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6月7日上午,北京2024高考首个科目语文考试结束。当天,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的多位专家,以及北京教育考试院的专家对语文试卷进行了点评。专家们表示,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在稳定试卷结构、考查内容、试题类型的前提下,进一步体现对素养立意的育人目标、育人成果的思考,继续突出北京卷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学科育人与时代需求相互呼应的特色,实现稳中求进,守正出新。

  试题在字词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考生通过辩证思维,对古代文化经典文本进行深入理解,体现了语文学习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引导中学文言文教学立足于文意理解,引导学生积累、梳理和建构文言知识,避免教师的“包办代替”。充分重视文言文文本蕴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理解其中的进步思想观念,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题,坚持考查学生对整本书的通读、真读,试题以“由点及面”的方式,用一段人物对话为命题切入点,结合书中其他重要情节,考查多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经历。王熙凤、薛宝钗、贾母,都是书中性格较为复杂、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物,试题充分体现了“整本书阅读与探讨”任务群中“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的学习目标。

  专家分析,试题以原文的一个对话片段为引,要求结合原着其他情节来解说,由试题的“点”考查整本书的“面”,在能力上涉及理解、积累、分析,强调在真正读书基础上去解读人物特点,而不是对作品的简单整理和背诵。今年《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题的考查,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此外,语文卷中的文学类阅读文本取材于钟敬文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叙写了作者对买书经历的回忆,抒发了对阅读的由衷热爱。文章内容既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与统编高中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终身学习的习惯。阅读试题在分值设置、题目数量、测试内容与考查形式上保持了稳定,题目难度适中。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