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上个月15日,在哥伦比亚举办的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上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等7个村庄入选。作为迄今云南唯一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村庄,阿者科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以贯之,实现从濒临消亡的贫困山村到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华丽转身,再次走上国际舞台,向世界讲述“中国乡村振兴故事”,真正走出了一条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平衡发展的可持续道路,为全球旅游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

  清晨,云雾从山谷追随阳光,肆意穿过清瘦的树林,跃过溪流,漫过寂寥的田野,窜上山腰上坐落的蘑菇房,睡意朦胧的梯田被温柔唤醒,静默地守望着这百年的人间烟火.....

  层峦迭嶂的群山之中,云海梯田最深处,一个由60多户哈尼族人家组成的小村落映入眼帘,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森林、梯田、水系、村庄和谐共存,共同钩织出这个满溢乡土气息的世外桃源——阿者科村。阿者科,哈尼语意为“滑竹成片成林的地方”,因其原始的生态文化被誉为活态的哈尼民居博物馆。作为哈尼民居的代表,茅草屋顶、土木结构的哈尼族“蘑菇房”,在千年历史的洗礼中,依然完好地被保护与传承下来,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阿者科村因其保存完好的四素同构生态系统、独特的哈尼传统民居聚落空间景观和悠久的哈尼传统文化底蕴,成为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五个申遗重点村落之一,也是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然而,虽坐拥世界级景观,2018年以前,阿者科村内经济发展缓慢,人均年收入仅为2785元。相对封闭的交通区位、传统低效的稻作农业方式、低层次的文化教育水平以及保护与发展间的矛盾,制约着村内经济发展,零散游客自由进出村庄,旅游接待散漫无序,村内环境脏乱差。村里400多名哈尼族群众一直守着“绿水青山”过着苦日子。

  “由于人均年收入较低,全村一半以上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村小组长普计华介绍,梯田耕种缺乏劳动力,部分水田开始被改旱或弃耕,梯田景观遗产面临可持续危机。同时,村民打工归来,选择推翻传统民居盖钢筋水泥房,导致当地哈尼族特色传统民居蘑菇房面临保护难题。

  “如何让哈尼族群众过上好日子?”为破解保护与发展难题,在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1月,应元阳县人民政府邀请,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来到元阳开展了《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区发展战略研究》调研与规划工作,并编制了《阿者科计划》。

  “阿者科计划”,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在阿者科成立内源式村集体公司,有序开展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建立“传统民居40%、梯田30%、居住20%、户籍10%”的旅游收入分红体系,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乡村社会结构等遗产要素展开有针对性的保护,盘活村庄资源,带动群众增收,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阿者科计划”的付诸实施,为阿者科村找到了一条可持续保护发展、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为400多名哈尼族群众带来了新动力、新机遇。

  正午,被云雾笼罩的梯田在阳光照射下一一显露出来。层层迭迭的梯田,包裹着由一栋栋蘑菇房组成的村庄,远处的山峰、村寨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仿佛水墨画徐徐展开……

  如此美景,让所有踏上这片土地的人为之沉醉。时为中山大学研一学生的杨兵也不例外,而对于他来说,他与阿者科的初见更多的是内心的触动。“守着世界级的文化旅游景观,却还要靠外出务工补贴生活,我能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呢!”在保继刚教授的指导下,杨兵撰写了阿者科计划的执行策划书,2018年暑假,他背着行囊来到阿者科开启了14个月的“旅游村长”生活。

  初到阿者科,杨兵干劲十足,但换来的却是村民的冷眼。“在村民大会上,当我做了一番激动人心的动员演讲后,却遭遇无人回应的尴尬。”回忆起那段经历杨兵自嘲,那时的他是孤独且茫然的。

  一次次冷场后,杨兵总结出原因,大部分留守的村民文化水平较低,讲“旅游开发、替代性旅游开发方式与旅游吸引物权”等理论知识,对村民来说如与听天书无异,而当他直接了当地对村民说:“开办集体公司,大家一起分钱。”村民听懂了但根本不相信。村民不支持,项目无法审批,只能暂停。“那段时间我也没闲着,每天去各家各户蹭饭、拉家常,一来二去就成了大家熟悉的小杨。”杨兵笑着说。

  按照“不租不售,不引进社会资本,不放任无序经营,不破坏传统”等原则。杨兵一家一家地做工作,终于得到了村民的授权,开办起了村集体旅游公司。至此,“阿者科计划”按下了启动键,阿者科村也开始发生变化。

  村民们用自家的梯田、蘑菇房和生活方式等资源入股,参与公司运营管理,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旅游业的发展为村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各类社交媒体转发阿者科的美景,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着哈尼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村民们也开始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开始自觉保护梯田和传承传统文化。

  2019年3月8日,阿者科村全体村民迎来了第一次分红大会,“全村分红8.9万元,我们兑现了承诺。”杨兵激动地说,自此之后,村民更加配合他们的工作,积极地参与到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工作中。

  “来之不易。”杨兵说,阿者科能够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更是对大家几年来辛苦付出的认可。“‘阿者科计划’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地让所有村民实现了共同致富。”

  如今,阿者科村的蘑菇房里开起了咖啡馆、民宿和餐馆,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原汁原味的哈尼文化,品尝梯田里的稻鱼鸭,感受哈尼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

  “今天分到了1万元,加上前面的9次,总共分了3万多元!”2024年7月25日,这个宁静的村庄迎来了“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的第十次乡村旅游发展分红大会。村民马小芬拿着一沓钱笑的合不拢嘴,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道出了阿者科村民的心声。

  乡村旅游的兴起不仅让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更让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批外出谋生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守护心底的那抹“乡愁”。

  高花就是其中之一。今年23岁的高花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返乡,现在的她是阿者科村集体旅游公司的一名导游,每天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知识向游客介绍蘑菇房、梯田和“阿者科计划”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以前村子封闭落后,村民生活困苦,很多人都想逃离这里。”说起如今的生活,高花感慨万千。“自从有了阿者科计划,我们守护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游客多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依托梯田和村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成为坚定践行“两山”理论的典范。

  阿者科村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使千年哈尼梯田和百年古村重焕生机与活力。自2019年3月第一次分红开始,阿者科65户村民,累计分红共233.25万元,平均每户累计分红3.5万元。

  将近十年里,森林还是那片森林,梯田仍是那片梯田,村里的房子还是传统的蘑菇形状;变的是惠及居民生活的各种设施、为游客提供的周到服务以及当地村民渐渐好起来的生活。在变与不变中,阿者科村走出了一条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参考,哈尼人世代守护的“绿水青山”,正转化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幸福靠山”,千千万万个阿者科的故事仍在广袤的中国大地未完待续。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