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潇洒异界游终于真相了?
在昨天举行的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在回应该问题时,既介绍了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也坦率地谈到了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消费需求仍然不足,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待化解。
这一回应甫一发布,立刻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点赞。在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的当下,社会各界对经济议题高度关注,能够实事求是地既讲出成绩又讲明挑战,反而能凝聚起更多的社会共识与合力,增强外界对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信心。
其实,这种直面问题的坦诚,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底色。无论是民生领域的短板,还是经济转型的阵痛,无论是事关个体切身感受的微观问题,还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宏观议题,代表委员把“问题意识”作为履职的重要抓手,在最大限度形成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更好推进各类问题的解决。
据介绍,过去一年,全国政协聚焦诸多方面重点难点问题,组织重大问题专题研究42项,举办各类协商议政活动85场次,办复提案5000余件,报送信息1万余篇。在这一串串数字中,一个个问题得以被看到、被发现、被解决,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但也要看到的是,当前外部形势风云变化,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问题”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经济社会运行动态变化,彼时的畅通无阻,也可能转化为此时的卡点堵点,反之亦然。
面对问题,从来没有一劳永逸,这就要求对时代步伐和社会脉搏有真实而精准的把握。唯有如此,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从而促成问题的解决。在几天前的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记者见面会上,一位来自企业界的委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脚上有泥土,提案才有质量。“泥土”二字所指代的,就是“真实”二字,只有发现真问题,才能真解决问题。
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与期待,能够把社会各界真实的心声反映出来,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此,他们前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进乡村、入工厂、访院校、下社区,掌握大量一手资料,把问题提得更实际、更聚焦、更精准。
随着技术的进步,反映问题的渠道也在与时俱进。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发言人还提到一句话:田间地头、车间码头的声音直达全国政协协商会场。上下互通,共商国是,这也是中国式民主参与的广泛性的生动体现,目的就是要听到真实的声音、看到真实的问题。
当然,归根到底,每一个问题最终要力求得到落实和解决,每一份提案建议都不是“纸上谈兵”,而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这个意义上,问题无论大小,都是时代之问,都事关国之大者。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繁重,但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发现、讨论与解决中,我们更有勇气直面挑战,更有信心赢得未来。(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