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1975 年 4 月 5 日,蒋介石在台湾逝世,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北京,毛主席震惊过后,便陷入了沉思...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毛主席在群众的拥护中,在天安门城楼上郑重宣布:

  一通发泄过后,蒋介石终于平静了下来,因为他知道新中国成立、人民群众更拥护共产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夜晚时分,蒋介石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于是,便再次起身打开收音机不断调频,想要探听到更多关于大陆的消息。

  “在人民政协开会期间,(阴谋)实施破坏活动的反动派特务分子木剑青,于20日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该犯为国民党中统局特务......”

  因为毛主席早在解放前就下过命令: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和其他建筑物...蒋家的列祖列宗就不要惊动了!

  尽管蒋介石在台湾做了很多“复国”动作,但毛主席却始终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归根到底是“一家人”,应该一致对外。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悍然进入台湾海峡,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更是公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

  于是,他授权国民党“外长”叶公超,于6月25日发布声明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国民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还是胡适当‘总统’好,还是陈诚当‘总统’好,我看呐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

  因此,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在寻找能够实现双方沟通的中间人,对这个共识进行协商。

  1956 年春,周恩来总理受毛主席授权,安排章士钊带着中共中央写给蒋介石的信,来到香港,拜访驻香港负责国民党文宣工作的——许孝炎。

  随后,他拿着信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越看感情起伏越大,眼泪竟然也不自觉地在眼眶里打转,他轻声念着这一句话:

  从蒋介石的态度来看,他应该是对信中的内容有一些认同的,只不过当时他内心还有很多顾虑,需要慎重考虑一下。

  谈话期间,蒋介石说:“对于中共发动的和平统一攻势,我决定派人去了解一下中共的真实意图,你有没有推荐的人选?”

  “在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时期,蒋先生就说过,大革命时代国共两党的同志们,曾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屋里开会。

  蒋介石看到这份一万多字的报告里,多处都是宋宜山对于中共方面的赞赏之词,脸上便立刻露出了不高兴的表情。

  宋宜山的“立场不坚定”,加上当时大陆开始了反右斗争,让蒋介石心里很不踏实,便忽然中止了与中共的接洽。

  其实,早在宋宜山之前,曹聚仁就已经作为两岸沟通的大使奔走了多次,只不过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曹聚仁与广大爱国人士一样,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国和平统一,便积极主动地为双方争取和谈的机会。

  1965年7月,曹聚仁得知近期蒋经国将要到香港,便立马飞到了北京,与毛主席就和谈事宜商讨了大纲要目。

  蒋经国表示,台湾方面想与北京谈判,但不知道近期北京方面的具体意向,希望曹聚仁多介绍介绍北京的情况。

  曹聚仁先是拿出了毛主席的信,信上附有毛主席亲笔写下的一首词,其中一句是“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归”。

  蒋介石看完信后,赞扬了曹聚仁为和平统一不辞辛劳、奔走多年,而蒋经国也说道:“今后还要仰仗。”

  3.台湾不得再接受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如果台湾在财政方面有困难,北京按照美国支援的数额照拨补助。

  4.台湾地区空军力量并入北京,由北京统一控制,陆军缩编为4个师,3个师驻守台湾,另1个师驻守厦门、金门。

  曹聚仁本以为这次终于能看到祖国和平统一了,便加快了这项工作的推进步伐,然而遗憾的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再次激起了蒋介石的戒备心。就这样,国共两党和谈又一次搁浅了。

  直到1972年,蒋介石得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称自己为“老朋友”,一时间感慨万分。

  彼时蒋介石年事已高,也许是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加上当时台湾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蒋介石这才再次将国共洽谈一事又提了起来。

  为了照顾章士钊的身体,周恩来总理特意安排了警卫、秘书、厨师、医生、护士、秘书专门照看老先生。

  虽然这次“牵线搭桥”还是以遗憾收场,但却在国民党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蒋介石看到中共方面的诚意。

  1975年春节过后,蒋介石秘密会见国民党元老人物陈立夫,让他通过香港的渠道,向中共方面传达一个消息:邀请毛主席来台湾访问。

  “我死后,务必把我的灵柩朝北京摆放,日后光复大陆,中正生于斯长于斯,要将遗体移返南京,葬于中山先生之侧。”

  消息传到北京后,毛主席脸色十分凝重,他先是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又长叹一口气说道:“知道了。”

  正如他自己所说,蒋介石是一位“老朋友”,虽然二人因为政治理想不同斗了大半辈子,但曾经他们也是携手抵御外敌的战友。

  毛主席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一辈子,临终前未能看到台湾和大陆关系向好,实乃一大憾事。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邓小平遵从毛主席的遗愿,通过多年努力后最终实现了大陆与台湾的“两岸三通”。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毛主席和各位爱国人士的多番努力,着实令人感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